当前位置:首页 > 黄石工匠

黄石工匠

金点子频出,让洋设备服服帖帖

发布时间:2020-12-21  来源:湖北日报   返回上页

 

12月18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30万吨铜电解车间,一台台机械臂灵活“抓取”阳极板,迅速完成“剥离”过程,将成品轻放在传送带上,全自动机械化作业宛如行云流水。

“当时设备刚进厂时,它们可没这么好使。”杨涛说。

杨涛是电解精炼技师,1996年技校毕业后进入冶炼厂,一干就是24年。

因为工艺精湛、样样精通,机组有任何问题,大家都习惯找他。

2012年10月,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投产,公司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全套进口生产设备,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工艺也是国际一流。

但是,如此先进的设备,实际运行中仍问题不断。

“才一年多时间,换了三副夹具。一副夹具上万元,这样下去成本消耗太大!”爱琢磨的杨涛,迅速组建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

放慢抓取速度、调整技术参数……尝试多种改进方案后,故障发生率依然频繁。

面对难题,杨涛的犟劲上来了。他整天泡在车间,查阅大量资料。

一天,3号机械臂又发生故障了,操作师傅抱怨道:“换个方向不行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在一旁的杨涛拍了拍脑袋,豁然开朗般舒展眉头,随即说道:“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把南北向变成东西向。”

“机械臂朝向为南北向,经常与周边设备碰撞,甚至与电解铜碰撞,这是损坏夹具的主要原因。”杨涛认为,改成东西向不仅减少碰撞,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

经与外方专家沟通,通过修改参数,机械臂实现90°转向。此后,夹具碰撞故障再没发生过。

2014年,以杨涛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创立。

走进创新工作室,每一项创新成果杨涛都如数家珍。其中,他最得意的是铣刀刀片国产优化改进。

一直以来,铣刀刀头都是从国外进口。

“你看,这小小一片就3000多元,使用寿命也就30天至45天。”杨涛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算了一笔账,“机组有2个底铣刀,每个刀具安装30个刀片,年平均消耗刀片成本以百万元计,成本很高!”

针对这一问题,杨涛带领团队经过长达半年技术攻关,与国内相关厂家共同研发出一款新型国产刀片,既符合切铣质量标准,还具有成本低、使用周期长的优点。

“国产单片成本千元左右,而且刀片四面均可使用,单面可用20天,理论上单片可用2个月以上。”杨涛介绍,这项技术成果已大规模应用,刀片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仅为原来的1/3。

杨涛说,身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唯有创新,工人才会更有力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