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的电路板与元器件的精准结合,呈现给人们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生活。黄石电子产业“大步快跑”,技术工人需求与日俱增。
在去年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的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中,最终获得状元称号的是来自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师黄传丽。
2011年大学毕业后,黄传丽就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培养了很多富有潜力的电气、电子类毕业生。黄传丽说,她希望黄石能够每年举办工匠大赛,把“工匠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大学里的电子达人
黄传丽就读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专业是通信工程。在校的时候,她立志将来成为一名教师。
黄传丽一进学校就接触到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在电子制作中,元器件的连接处需要焊接。焊接的质量对制作的质量影响极大。所以,学习电子制作,必须掌握焊接技术,练好焊接基本功。”黄传丽说,练习基本技能时,她吃过不少苦,比如在使用烙铁时,不慎将头发烫着了。
尽管很辛苦,但黄传丽坚持下来。黄传丽明白,想要把电子装配与调试的工作做好,必须具备非比寻常的耐心和细心。
随着基本功的逐渐提升,黄传丽又开始学习如何组装简易的电子产品,如扩音器、收音机等。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黄传丽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成熟。黄传丽对电子产品也产生了颇高的兴趣,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想尽可能尝试更多、更高、更难的挑战。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电子社团,黄传丽主动加入进去。在电子社团,黄传丽一方面可以和大家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则更有实践意义:即电子社团时常在校园里摆摊,为同学们修电子设备。从此,黄传丽的身影常常会出现在校园里,拿着工具把同学们带来的MP3、MP4、收音机和U盘等电子设备一一修好,得到了同学们的称道。
在黄传丽看来,仅仅在校园里苦练技术还不够,要把这门专业学精、学深,还需要更多磨练的机会。为此,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在实践课中沉淀自己。“通过实习实训,可以接触一些企业里经常用到的电子设备,扩大自己的眼界。”
最终,黄传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2011年,她考到了技师证。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不少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企业,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黄传丽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当一名教师。
在她找工作时,看到了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老师的信息。黄传丽和另外几名老师一起报名,顺利地进入到学校电气电子学院。
在学校里,黄传丽是一名实验老师,主要教授电控模块和单片机两个课程。
黄传丽说,对于电子装配与调试这个工种来说,一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上,需要用电容、电阻、导线、模板等材料结合在一起,做出考题要求的造型;另外,再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所要求的功能。黄传丽介绍,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的也就是实操能力和编程能力。
“不管是哪种能力,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黄传丽说,由于专业应用性很强,她在教学中很少采用填鸭式,而尽量采用引导的方式。比如,在让学生根据电路图完成一个电子设备的组装和调试时,学生遇到难点,黄传丽会进行提示,启发他们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形成团队合作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黄传丽坚持创新,希望将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2015年,学校迎来了一件大事——课改。这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创新教学内容。由于一直在这方面动脑筋,黄传丽主动参与了教材的编纂。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着重体现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如今,学校选用的教材就是黄传丽和同事们编的,内容实用,涵盖了所有知识点。
黄传丽认为,要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每一个任务,唯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
希望大赛能一直办下去
黄传丽说,湖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教师队伍钻研业务,比学技能。为此,去年,她和一些老师一起参加了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
回忆起这次比赛经历,黄传丽认为比赛对自己的提升很大。黄传丽认为,无论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力争做到最好。为此,黄传丽每天晚上都是12点多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在相关练习上了。经过一个月的锤炼,黄传丽明显感觉自己在电子装配方面的技术有了提高。
在初赛时,黄传丽有些紧张,尤其是在焊接电子元器件时,手都会不自觉地抖一下。结果,黄传丽在编码时出现了一点小失误,导致电子摇摇棒呈现的电子图案比例小了点,扣掉了一些分数。但好在黄传丽获得了决赛资格。
决赛的比试内容是用二极管做一个广州塔模型。这场比拼的难度在于要焊接300多个电子元器件,黄传丽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扎实基本功,她用时4小时30分成功完成比赛。黄传丽获得了电子装配与调试第一名。她也因此晋升为高级技师。
黄传丽觉得,这个经历将会成为她人生中重要的一笔。黄传丽说,“黄石工匠”职业技能的竞赛和评比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只有相互竞赛、比赛,才能有不断学习、不断去争取进步的动力。”
黄传丽希望这种比赛能够每年举办一届,把“工匠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 上一篇: 用教学相长诠释“工匠精神”
- 下一篇: 秀驾驶技能 展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