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平淡无奇的布料,在她的巧手点化中跃然如生命的律动。20年的坚持,让她从一个普通农村女孩成长为出口样衣师。她,就是“制衣巧手”明艳。
即便成为了湖北美岛(集团)服装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荣膺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的成衣制作状元,明艳每天依然是车间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依然用一针一线,认真做好每一件衣服。
梦想独立做一件衣服
明艳来自四棵的农村家庭,1996年初中毕业到武汉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学艺。1998年,她进入了美岛,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对制作衣服,明艳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加入到美岛可以说完成了一个梦想。
正式工作后,明艳负责完成一道工序,每天大量重复。“完成一件衣服,往往需要三十多道工序。”明艳说,她当时非常羡慕那些能独立制作完成一件衣服的样衣师。
但万事开头难,明艳只能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她还主动申请调到其他工序工作。几年下来,明艳已经在绝大部分工序中工作过。
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明艳回忆,最初几年,她的出错率还比较高,很容易将衣服裁剪得不对称,或与设计图有所偏差。但令明艳欣喜的是,车间的师傅们总是会在她犯难的时候出现,时不时指点她几招。在不断磨练下,明艳的技术日趋成熟。
不过,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明艳在裁剪衣服时,有时会不小心划到手。更痛苦的状况是用熨斗烫衣服时,不小心烫到手。明艳说,有好几次手上都被烫出水泡了,也只能忍住疼痛继续工作。“就当作是给自己的教训吧。”明艳对自己说。
随着学会的东西越多,明艳越发认为做衣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动脑筋去琢磨,否则就做不好服装。”明艳说,她很喜欢研究服装制作,从打版、裁剪、熨烫、到一些手工上袖、锁边,她从不会因为有机器就放弃手工的练习。
埋头苦干终成业务骨干
在生产线上各个工序沉淀10年之后,明艳终于实现了跨越,加入到公司的样衣车间,成为了一名样衣师。
样衣车间的订单大多是订制服装,包括男式、女式西服,裤子、连衣裙等。明艳说,她当年要花两天时间才能完成一件衣服的制作。
“要说难度最大的,自然还是控制误差。”明艳说,日本审核师对服装的精度要求非常严苛,缝纫的尺寸误差通常在1厘米,有些精品服装的误差则更小。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耐心。
又经过多年的埋头苦干,明艳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一块块样布从她手里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衣衫。明艳说,现在她一天就可以完成两三件衣服。有时订单量比较大就得加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尽管辛苦,但看到自己做出的服装远销国内外,她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公司技术部工艺担当刘细花说,明艳是车间里最勤奋的样衣师。她家住在四棵,原本可以坐厂车上下班,但她却坚持骑电动车自己上下班。“用她的话说,骑车自由一些。”刘细花说,这样一来,明艳每天都是头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走。除此之外,明艳还特别好学,经常和设计师沟通、交流,有时还会主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完善设计方案。
明艳说,她工作的这20年,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日新月异。每隔两三年,服装的样式都会发生变化。“20年前,衣服比较紧身;现在的衣服更宽松,版型也更多样。”明艳说,她平时也会关注到这些变化,和设计师讨论,在制作衣服时,注意细节的把控,力求让服装更符合时代潮流。
越工作越快乐
工作中,明艳总是一丝不苟,极为认真;工作之余,和同事们一起,明艳则乐呵呵的。
明艳说,公司为员工营造的氛围很和谐,经常开展内部的技能比武。明艳在内部比赛中,时常拿到前几名。“在这些比赛中,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大家不断追求技术提升,还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去年,在首届“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中,明艳代表公司拿到了第一名。在当时的比赛中,明艳提前5分钟完赛,是第一个交卷的。在3个小时内,制作一件长袖女式荷叶边衬衣,有11颗扣子,衬领下有荷叶边,还有手工锁扣眼。明艳的同事、好友周群英则获得了第3名。
至今,有关她俩闪耀“黄石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事迹的文字、图片还被打印出来,张贴在车间的入口处。当时,公司发出倡议,希望全体员工能够以她们为学习榜样,发扬工匠精神,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艳说,今年公司又将有3人参加在下月举行的第二届“黄石工匠”暨第十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这成了最近同事们讨论比较多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发挥好,继续为公司争得荣誉。“有这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越工作越快乐。”
明艳说自己有一个体贴的丈夫,他的工作比较自由,大多数时候每天晚上都会做好一桌饭等她下班回家。这些年来,也因为家人对她工作的支持,让她更轻松,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无论工作多劳累,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明艳说,她是真心喜欢做衣服,未来还想做出更多、更漂亮的衣服。
- 上一篇: 从无名小卒到叉车状元
- 下一篇: 电焊火花闪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