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石工匠

黄石工匠

博士牵手工匠壮大模具钢企业

发布时间:2018-09-13  来源:titleEn   返回上页

 

  “深藏不露,不如台上一搏。”西塞山区总工会的一封英雄帖,瞬间点燃了全区技能人才的热情,一时间吸引了全市16家企业48名技能人才报名参加“西塞工匠”劳动竞赛之钢材热处理技能大比武。

  经过为期5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去年底,这场“比武大会”完成全部赛程。大赛组委会根据两轮盲评盲测的结果,对选手提交的试件进行硬度、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形貌分析,并结合选手采取的热处理方案陈述,对参赛试件热处理效果做出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得者。其中,湖北浩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伍期江获得一等奖,并被授予“西塞工匠”称号,获颁“西塞工匠”奖牌。

  “伍期江性格平和,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通,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半夜打电话给他,也会得到细心的解答,对于车间里需要现场处理的问题,即使是大半夜也能随叫随到。”车间工友郑仕雄这样评价。

  “西塞工匠”劳动竞赛在湖北浩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身边竟然出了个竞赛冠军。”因为伍期江的存在,车间工友们都开始相信付出终将有所回报,使得大家纷纷向其看齐。面对同事请教的问题,伍期江也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21年生产经验教给大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车间90%以上的职工都熟练掌握了整套工艺流程,可以独立操作任意生产环节,车间里的“多面手”不断涌现。

  “谢谢区总工会为我们这些技术工人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已是湖北省劳动模范的伍期江在获奖选手座谈会上说,长期处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将平台当做自己的舞台,可以尽情展示高超技艺。

  正常情况下,模具钢淬火采用油冷方式。在劳动竞赛中,担任大赛裁判的湖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徐先锋发现伍期江采用水冷方式,既经济又环保。“工匠宝贵的实操经验,正是我们研究人员所欠缺的。”而伍期江也在苦恼:企业缺乏相关实验设备,新工艺研发往往很难。了解双方诉求后,西塞山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成提出,由工会牵线搭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成工匠和博士“联姻”,产生了一种由工会、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培养工匠的新方式。

  如今,“西塞工匠+理工博士”创新工作室“一周岁”了。仅一年多时间,让湖北浩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模具钢产量从年产10吨到月产300吨。

  “博士团队带来的工艺优化,使成本大幅降低,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以往不敢接的客户订单,如今也敢接了。”伍期江说,得益于博士团队的指导,现在每个月模具钢产量达到300吨,客户也从1家发展到12家。目前,由双方合作研究出的一项独创处理工艺,正在申请专利。(黄石日报记者 王鹏 通讯员 刘骏)